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、河湖沉积的淤泥、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旧物品……避之不及的废物,置于另一个循环中却化身成被竞相拼抢的资源。近年来,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从“无废小区”“无废乡村”“碳汇绿地”“无废河湖”抓起,由点及面覆盖到全域,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,一场垃圾科学处置、变废物为资源的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正在进行。
电池有毒,不能乱扔,回收后可成为重要的化工原料;塑料难降解,不能滥弃,回收后可加工成各种工业纤维……在东港区,对于垃圾分类,即便是三岁的小孩也能背出几条常识。
东港区综合执法和城市管理局局长王明帅说,垃圾投放有学问,不能一扔了之。该区在27个社区、106个小区先行先试,实行撤桶并点,探索实施可回收物、可堆肥垃圾、有害垃圾、其他垃圾与建筑垃圾“4+1”垃圾分类模式,推进精准投放、科学投放。同时,他们还把垃圾分类投放点建成环保宣传主题公园、宣教中心,并组织志愿者面对面宣传服务,引导人们摒弃陈规陋习,树立科学的垃圾处理意识。
固体废物种类繁多,物理化学性质千差万别,如何打通“出路”,让其找到合理归宿,最大限度趋利避害?这对东港区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来说,此前可是不小的麻烦。而随着“碳汇”、秸秆饲料加工、固废发酵降解等众多固废资源化利用模式的推广,这个结迎刃而解。秸秆变成了牛饲料,污泥变成了营养土,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后,被回收为可利用资源……走进日照市东港区街巷,曾经困扰居民的垃圾难得一见。
前不久,在涛雒镇崔家庄子村,小麦尚未收割,麦秸却早已“名花有主”。自打聚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发展奶牛和沼气,秸秆就成了抢手货,村里设置多年的秸秆清运队“下岗”了,每年可节约管理费用2万多元。
小麦、玉米花生等庄稼收获后,遗留的秸秆经过一番加工后变成了奶牛青睐的青储饲料,奶牛产生的粪便经过生物发酵处理后,产生的沼气又变成了清洁能源。最近,崔家庄子村正在筹划着铺设管道,把沼气引到各家各户,用以取暖、做饭、照明,打造节能降耗示范村。
东港区不断完善雨污分流管网系统,引入企业和技术,对生产生活产生的固体废物区分不同类别,量身定制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闭环。涛雒镇小草坡村引入发酵技术,推出“预处理+微生物降解”工艺,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分拣、破碎、混合后,进行封堆、堆沤腐熟生成“土杂肥”,以小草坡村为例,一年可产肥料约20吨。
眼下,在高温发酵技术的加持下,持续推广的“碳汇”模式正在一点点吃掉建筑渣土,在裸露的土地“疮疤”上种出花海绿地,每天前来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,一些新人们还专程来此拍婚纱照留下美好记忆。2021年,东港区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。
如今,“垃圾分类投放,秸秆不烧当饲料,做饭煤改电、改气”正成为东港区城乡越来越多居民生产生活的新方式。(卢立平)
上一篇 : 速递!杭州热电:选举刘祥剑为董事长
下一篇 : 最后一页